虽然2019年孙正义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,但他著名的“时光机”理论,还是值得借鉴。
所谓“时光机”理论,即在互联网时代初期,美国比日本先进,他就先在美国投资,等时机成熟后再带着美国的经验杀回日本,仿佛坐上时光机,轻松将美国成功的商业模式复制到日本。
依靠这个理论,孙正义走上了人生巅峰。实际上,不仅是互联网领域,别的领域同样可以借鉴。比如,线下零售领域。
目前,我国线下零售企业cr3的市场份额为20.3%。英、法、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线下零售cr3普遍接近50%,美国巨头占比同样很高。
从美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来看,虽然饱受电商冲击,但并不会阻碍线下巨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。沃尔玛近些年的成长,正是最好的例子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沃尔玛、好市多成长为美国线下零售业的核心资产。
按照“时光机”理论,我国线下零售业势必会跑出一家巨头。这当中,显然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。
那么,究竟谁最有可能成为“中国沃尔玛”?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还要从源头说起。
为什么中国没有“沃尔玛”?
2018年中国的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为5.76万亿美元,美国为6.04万亿美元,市场规模相差不大,但中美线下零售巨头的境遇却大相径庭。
沃尔玛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。而在中国,整个a股零售板块市值总和,不过5000亿元。其中龙头大哥苏宁,市值换算成美元不过138亿美元。排名第二的永辉超市(行情601933,诊股),市值只有100亿美元出头。
市值上的差距,也是它们在各国线下零售市场地位的真实体现。沃尔玛在美国整体零售市场份额(沃尔玛美国收入/全美各渠道各业态零售总额)的市占率常年维持在5%左右。
而中国线下零售业巨头,比如身位领先的苏宁,市占率仅0.6%。
同样是消费大国,为什么会有如此差距?这与中美两国零售业发展历程有关。
纵观零售业的发展历史,从百货到超市再到电商,本质是行业效率不断优化的过程。中美零售业在这个进程上是相似的。
不同的是,两国各个业态的发展时间不同。以超市为例,美国超市业发展了近70年,电商才开始出现。而中国超市业发展仅10年,电商就已经开始“星火燎原”。
线下零售从区域零售商发展为全国零售商,需要时间的沉淀。强如沃尔玛,在比它效率更高的电商未出现的背景下,由区域向全国的扩张也用了30年。
而在中国,线下零售业尚未有足够时间完成区域覆盖之际,就出现了电商,这是线下零售企业至今没有诞生“中国沃尔玛”的原因。
不过,我们将时间线拉长来看,未来中国依然有机会出现沃尔玛。
伴随诞生“中国沃尔玛”的投资机会
之所以说中国依然有机会出现沃尔玛,主要有两个原因:电商渗透率存在天花板,中国线下零售业集中度在提高。
虽然电商销售额持续增长,但目前整体电商渗透率仍未超过20%。电商存在品类限制,比如生鲜品类渗透率尚未超3%。再加上电商缺失线下体验,导致电商渗透率在未来存在天花板。
渗透率不高的情况下,线上电商销售额增速也已有所放缓。2017-2018年电商销售额增长30.6%,相比2014-2018年间的年平均增速35.1%下降4.5个百分点。这也是线上零售巨头纷纷加码线下的原因。
从美国零售行业发展来看,电商不会对线下零售企业造成致命冲击。美国是电商的发源地,电商高度发达,但这并未影响沃尔玛的市占率。相反,从1992年的不到3%,增长到近些年的5%,沃尔玛的市占率还得到了提升。
原因也可以理解。与互联网电商寡头垄断一样,线下也会逐渐呈现寡头垄断之势。只不过这个过程成本更高,也更加缓慢。
其实不仅美国,欧美发达国家的线下零售业都较为集中,根据国信证券(行情002736,诊股)数据,2017年英、法、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线下零售cr3普遍超过50%(线下零售商/线下零售商市场规模),而我国cr3仅为20.3%。
随着苏宁等线下零售巨头陆续完成全国化布局,届时凭借全国性的规模优势,进行行业整合,市场集中度势必提高,我国线下零售业势必会跑出一家万亿级的零售巨头。
这当中,显然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。
天下大势滔滔,个人无法直接使用,必须为自己建一个“水电站”,把势能转化为电能,为我所用。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买入中国核心资产,把个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大势融合在一起。
核心资产实际上就是各个行业的龙头代表,比如保险业的中国平安(行情601318,诊股)、银行业的招商银行(行情600036,诊股)、家电业的格力美的、消费业的茅台。中国线下零售业的核心资产也在a股。
那么,谁最有可能成为“中国沃尔玛”呢?
苏宁会否成为“中国沃尔玛”?
沃尔玛在全国化扩张的过程中,采用了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方法。每进入一个州,它会选择先在乡镇开店以规避当地巨头的竞争,站稳脚跟后向城市扩张。
对不同层次城市的覆盖,也丰富了沃尔玛的线下业态,沃尔玛在线下涉及购物广场、山姆会员店、社区店、折扣店、仓储式超市等多个业态。
沃尔玛凭借高效的供应链管理,及有效的费用控制实现了“天天平价”,依靠商品价格优势,沃尔玛除在仓储式超市业态中不敌好市多,其它业态的大小商家都被沃尔玛攻陷。
a股零售企业中,谁最有可能成为“中国沃尔玛”?目前本土企业中,仅完成全国化布局的线下零售企业就屈指可数,而能做到对线下零售业全业态覆盖的目前只有苏宁。
先从全国化布局的角度看,截至2019年9月30日,苏宁各类自营店面达3973家(不含家乐福),零售云加盟店达4131家。同样完成全国线下布局的永辉超市,截至2019年6月30日,其主营业态超市仅791家,覆盖密度远小于苏宁。更不用说目前仍局限在山东地区的家家悦(行情603708,诊股)。
再来看线下零售业态布局的情况。苏宁是中国业态最全的线下零售巨头,涉及购物中心、百货商超、便利店,以及母婴店、家电专卖店等各个业态。而永辉只在超市、便利店等业态有布局,其他业态并未涉及。
所以,综合来看,苏宁是目前最有希望成为“中国沃尔玛”的。不过,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,未来的“中国沃尔玛”一定不是纯线下的,它需要更多创新,比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零售。
这方面,苏宁也是最早布局,跑的最远的。苏宁一直坚持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,这无疑使其具备了最大的优势。
说完企业经营层面,我们最后从股票投资角度来看一看。
目前,a股零售板块的估值中位数为23倍(pe,ttm,剔除亏损企业),而苏宁的估值不到10倍,永辉达38倍,即使家家悦也有31倍。估值相差甚大,但无论营收、净利润还是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速来看,后两者远不及苏宁。
当然,投资不是简单的数学题。投资有两个方向,一个是过去,一个是押注未来。
过去是已知和确定的。贵州茅台(行情600519,诊股)14年初不到10倍的pe,而它的业绩从不曾下滑,只是增速放缓,随便拉一只食品饮料股,都不是这样的估值。因此,那时候投资茅台,看的不是未来,而是过去的积累。但这种机会很少。
押注未来,则像我们寻找“中国沃尔玛”。未来具有不确定性,pe越高,意味着你押注的未来成分越多。这样的坏处是,当未来出现与你预期完全相反的结果时,你没有给自己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。
回过头去看a股的零售板块,确定性高且pe低的企业几乎凤毛麟角,苏宁算一个。
退一万步来讲,即便中国不能诞生与沃尔玛媲美的国际巨头,但沃尔玛在美国零售市场5%的市占率,对比苏宁的0.6%,市占率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。市占率提升,也会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。